学界北航人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两位卡林加奖得主的特别活动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两位卡林加奖得主的特别活动

近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其中,一场特别的专题活动格外受人瞩目。

科普盛会拉开帷幕

近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盛大召开,此次大会备受关注,特别是两位在国际上有名的科普领域关键人物前来,让会议充满了亮点,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带着深刻的看法,汇聚到这里,为科普事业展开交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科普爱好者前来参会,专业人士也前来参会。大家对大会满怀期待,期望从两位“大咖”处获取先进的科普智慧,依靠这些智慧促使科普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进而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卡林加奖”荣耀加持

李象益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长,卡尔·克拉泽尼基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学专家,他们二人都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卡林加奖”,该奖项于1952年设立,旨在奖励在普及科技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去里_航天航空毕业大学北京排名_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年,李象益获得了一个奖项。他是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人。该奖项对他们长期在科普事业上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认可。它见证了他们多年来为科普的无私奉献。它激励着他们在科普道路上持续前行。

漫长科普之路启航

卡尔·克拉泽尼基在1981年开始从事科普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3年,这么多年以来,他始终专注于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目的是让更多人知晓科学的魅力 。

李象益于1961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先从事了22年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工作,之后投身科普战线长达40年,不同的经历给他的科普工作带来了独特的视角,让他能够将科研与科普完美结合。

科普理念深刻阐述

卡尔·克拉泽尼基在演讲中着重指出,所有表象之下有科学这块基石,科普是基石之下的基础,他觉得科普是能让科学走进大众生活的桥梁,只有把基础打牢,科学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李象益今年86岁了,他仍然常常前往高校进行科普报告,他还会去医院、中小学、社区做科普报告,甚至会去到农村偏远地区做科普报告。他觉得科普需要具备科学性,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大众,进而让科普真正走进人们心里。

专业铸就科普底气

李象益说,22年的科研经验对他做科普帮助极大,科研锻炼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他提供答案的能力,这些能力让他做科普时更有底气,能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讲解得透彻且清晰。

卡尔·克拉泽尼基进行了长达18年的广泛学习与积累,他把知识以科普形式反馈给社会,他凭借专业知识解答大众对科学的疑问,在科普过程中展现出深厚的专业素养,最终赢得大众信任。

科普路径不断探索

面对错误信息大量出现的状况,卡尔·克拉泽尼基进入社交媒体平台,他开展科普工作,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让科学知识能更迅速、更精准地传达给大众,从而抵制错误信息传播。

李象益重视交流,他会向世界同行学习,借这种方式强化科普理论建设,他会思考科普怎样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服务,他会加大对高端科技科普化路径与方法的研究力度,他觉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能为科普增添力量 。

现在想问一下大家,在科技时代的这种状况下,你认为科普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别忘了给本文点赞,并且还要分享!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