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航人

2024高考季高招中国聚焦高招专题,北航招办主任做客

2024高考季高招中国聚焦高招专题,北航招办主任做客

随着2024年高考季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招中国》栏目也迎来了本年度的高招专题报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政策_2024年高考招生资讯

2024年,《高招中国》高考特别节目里,我们荣幸地请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刘睿主任。他将带领我们,共同探索北航的独特魅力。北航的实力究竟如何?它的培养模式又有何独到之处?敬请期待接下来的精彩内容。

科研实力强劲

北航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形成了引人关注的“北航模式”。近年来,众多顶尖科研人才纷纷加入北航,其中657人次入选国家各类重要人才计划,更有37位两院院士在校任教。根据2024年的数据,北航的科研人才队伍在国内外航空航天类高校中尤为突出。

凭借这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北航成功研发出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比如,在多个关键性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不断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优势专业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时,北航荣获我国第一个航空航天类高等学府的荣誉,其航空航天专业更是该校的璀璨明珠。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上,北航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已连续五年稳居全球首位。这一辉煌的成就充分彰显了北航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强大实力。

经过七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北航构建了一个包含顶尖工科、卓越理科、优秀文科以及强势医工的全面学科专业体系。尤其是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医工交叉领域的学科,其已跃升至A 等级。该学科从零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功跻身全国领先行列,为学科的全面进步树立了璀璨的榜样。

特色培养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有航空航天、信息、理科和文科等四大专业,新生在入学第一年将接受全面的基础教育。随后,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兴趣的前提下,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学院,进而深化学术研究。这种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并且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携手合作,依托北航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强大优势以及央财在金融教育领域的深厚实力,致力于探索一条将计算机与金融相结合的尖端人才培养之路。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广阔空间,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和机遇。

特设人才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了四个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此外还推出了面向空天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和顶尖人才培育项目。这两项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由沈元学院负责。在空天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中,院士及总师等资深专家亲自负责授课,并建立了本科与博士阶段无缝衔接的八年一贯制教育体系。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航空航天与信息融合等特色学科专业,接着,他们会根据双导师团所属的学科领域来选定研究课题和博士阶段的专业研究方向。至于本科阶段的专业选择,则会根据个性化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培养模式为那些有志于加入航空航天领域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途径。它不仅有助于他们快速提高专业技能,还助力他们实现职业抱负。

桂海潮,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他在北航宇航学院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目前,他不仅是北航的一名教师,还成为了第三批预备航天员中一位特色鲜明的高校载荷专家。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北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杰出成果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扎实基础。

国际合作办学

2023年,北航成功获得批准,正式设立了中法航空学院。该学院位于杭州国际校园内,由北航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创建。学院涵盖了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等多个专业,并采用了六年本硕连读的灵活教学模式。这样的安排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丰富了他们的学术经历,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与国际知名高校携手,我们成功引入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结构,学生因此得以接触行业最前沿的知识,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升学就业良好

北航的学子们在升学和就业方面表现出“三高一多”的特点,升学率相当高,就业质量优良,毕业去向落实率也很高,特别是在重点领域的就业人数特别多。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子选择加入航空航天领域,这个领域包括科研院所和商业航空等多个行业。另外,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岗位,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毕业生在金融、汽车等行业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北航的学子在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无论他们选择继续深造还是投身职场,都展现出了充满希望的前景。这一点充分表明,北航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看过北航的相关资料后,大家是否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心中最渴望在北航哪个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不妨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