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的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与工作经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的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与工作经历
方虹,女,汉族,1960年出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学术研究的天地中,众多科研项目和论文犹如繁星点点,涉及金融经济等领域的深入探讨,以及环境、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实证研究,内容丰富,价值非凡。
教育应急项目
2009年,教育部批准了应急项目《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为视角》。该项目主要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并从国际传染的独特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出口贸易遭受重创。项目团队深入分析,探寻影响背后的深层原因,为应对危机提供了数据与理论依据。
全国教育规划课题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深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的课题《金融危机下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迅速启动。这个课题的诞生,正是为了应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研究团队对众多高校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揭示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条适应危机时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路径,从而增强人才的竞争力。
教育部一般项目
2007年,教育部批准的《公共部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类国有资产数量庞大,然而,其管理和评价体系尚需改进。项目组努力搜集全国各公共部门的数据,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致力于探索管理创新途径,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收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99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民族地区市场培育与开发的理论及模式》正式开展。那时,我国民族地区市场发展相对缓慢。研究团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资源特点,建立了适合民族地区市场培育和开发的理念和模式,从而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课题
2010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中国跨国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项目。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区域经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团队聚焦于边境地带和跨国经济合作区,对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成果
方虹等专家撰写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论文。他们在2015年3月21日,《经济学动态》杂志上发表了《尼古拉斯·斯特恩的气候经济学思想评述》,对最新的气候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山东省CO₂排放与城镇化、国际化之间关系研究》一文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上多次刊登,为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联性研究提供了实际证据。在贸易经济领域,针对我国稀土、铁矿石等贸易的论文,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策略。那么,你认为在这些科研和论文中,哪一项对你影响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