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航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突破稀土元素4f电子调控难题:异质离子掺杂诱导CeO2非晶化新策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突破稀土元素4f电子调控难题:异质离子掺杂诱导CeO2非晶化新策略

通讯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文链接:背景介绍稀土元素的催化性能高度依赖于其4f电子态,然而4f电子的调控长期面临多重挑战:4f轨道处于原子内层

难题凸显

稀土元素的4f电子调控一直是一项棘手的挑战。晶体材料的有序晶格结构对4f电子的动态活动施加了严格限制,使得其电子云分布变得高度局限,传统方法如晶体掺杂或缺陷工程难以打破这种局限。此外,高浓度的Ce3 还可能引起相变,例如从CeO2转变为Ce2O3,这最终会导致材料失效。这一难题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中极大地限制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这个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亟待解决,这已成为眼前亟待应对的紧迫问题。这也使得众多科研人员在稀土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得较为迟缓。

创新策略提出

郭林教授和刘利民教授带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团队及其合作伙伴,勇于直面这一难题,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他们采用异质离子掺杂方法促使CeO2非晶化,旨在解除晶体对称性对4f电子的限制,从而实现对4f电子态的有效控制和Ce3 含量的显著增加。这一策略为稀土4f电子调控开辟了新的途径。

之前,无人对此策略进行过系统性的检验。该团队凭借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为稀土材料研究拓展了新的方向。他们深信,这一创新理念有望帮助众人摆脱4f电子调控的难题。

北京航天学院院长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名字

非晶化策略关键

在传统的 CeO2 晶体里,每个氧原子通常和四个铈原子结合,构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然而,当研究团队加入 B 元素后,每个 B 原子与三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了平面结构的 BO33- 基团。这个结构单元至关重要,它不仅减弱了原本的 Ce-O 键,促使大量三配位氧的形成,还破坏了晶体的对称性,使得 CeO2 实现了非晶态的转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_北京航天学院院长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名字

这就像是在一座稳固的建筑中,巧妙地调整了几个关键的支撑部分,结果整个建筑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团队逐步探索,精确地发现了引发非晶态转变的有效途径。

理论计算验证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我们发现B掺杂导致CeO2的带隙结构发生了扭曲,进而引入了f轨道的中间态。这一变化使得Ce4 向Ce3 的还原反应更为明显,而且随着B含量的增加,Ce3 的比例也在上升。这一计算结果让团队感到安心,证实了他们的设想和实验路径是准确的。

计算与分析必须精确无误,科研人员对每项数据与结果都持严谨态度,这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名字_北京航天学院院长

精准控制实验

团队对B掺杂量进行了调整,控制在1.9%至7.5%之间,成功实现了对CeO2/GO纳米片非晶化程度的精确调节。通过XPS、L边XANES以及M边XANES的分析,发现B掺杂量增加时,Ce3 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这一现象与理论预测相符。XPS的定量分析表明,Ce3 的含量从原先的48.2%增加到了85.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名字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_北京航天学院院长

精确的调控需要依靠高端的实验设施和科研人员的高超技艺。他们细致地调整每一个变量,如同工匠精心打磨艺术品,不遗漏任何一处细节,最终实现了预期的实验成效。

性能测试与意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名字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_北京航天学院院长

在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还原实验中,B-7.5%催化剂展现出非凡性能。当二氧化碳浓度增至15%时,一氧化碳的生成速度高达249.33微摩尔每克每小时,且纯度达到了100%。本研究首次对非晶化策略在调控稀土4f电子态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验证。这一成果打破了传统晶体结构对电子态对称性的束缚,扩大了4f电子的调控区间。同时,它也为稀土纳米材料的设计和性能提升带来了新的思路。

这项成果对科研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效用。例如,在环保和能源领域,它有可能引发显著的变革。那么,你认为这种创新方法将来还可能被用在哪些行业?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