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兼任多职,主导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领域重大专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兼任多职,主导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领域重大专项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他同时担任“国防先进材料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这标志着他科研生涯中的一个关键阶段。随后,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他又成为“纳米材料与技术重大专项”专家组的一员,专注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为这个新兴领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担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新材料分会的理事长,在电池新材料这一领域拥有显著的影响力。
科研履历丰富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他同时担任“国防先进材料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这标志着他科研生涯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段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先进材料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付出了辛勤努力。随后,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他又成为“纳米材料与技术重大专项”专家组的一员,专注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为这个新兴领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高校教育贡献
他身为北航大学的教授和博导,始终坚守在教育前沿。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培育他们的科研思维,许多学生因此受益匪浅。他不仅讲解专业知识,还指导学生实践,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在他的引领下,众多学生踏上了科研之路。
行业任职重要
他担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新材料分会的理事长,在电池新材料这一领域拥有显著的影响力。他积极促进了电池新材料的研发进程和产业应用。此外,他还身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能源材料专业委员会(筹)的主任职务,为能源材料的可持续使用提供策略建议,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学术职责多元
他担任了中国腐蚀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职务,全身心投入于腐蚀防护和能源工程学科的学术探究。他领导团队在该领域不懈努力,积极攻克工程中的难题。同时,作为我国航空学会防锈材料研究会的副理事长,他促进了航空防锈材料技术的进步,为航空业的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
评审经验丰富
他多次担任国家创新基金新能源评审组的领导,凭借专业眼光对众多科研计划进行了评估。他的评估意见既公正又富有建设性,为新能源领域的多个项目指明了方向。在他的辅导下,不少创新项目得到了资助,顺利开启了发展旅程。
会议主持活跃
他多次负责主持关键学术活动。在2004年,他担任了“2004中国国际新能源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主席一职,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材料领域内的国际交流和协作。2005年,他身兼数职,既是“2005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源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的主席,又是“2005青岛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应用国际论坛”学术委员会的主席。他这样做,为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关键的平台。
这样拥有广泛领域丰富经验的专家,在科研进步方面有何特别贡献?欢迎点赞并转发此文,共同加入这场讨论!